工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工作交流
 
2014年浙江省各市多措并举推进“三品一标”工作
日期:2015-04-15     作者:     来源: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附件下载:  
    2014年,浙江省“三品一标”工作紧紧围绕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和建设“两美”农业的大局,以提升发展质量、提升品牌公信力为总目标,创新工作举措,强化服务指导,狠抓工作落实,全省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01个、绿色食品186个,再认证中绿华夏有机农产品9个、新登记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5个,新认定产地面积107.25万亩,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地在工作中探索和创新了许多好做法和好经验,值得相互借鉴学习。
    杭州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出台实施 “红黑榜”管理制度,对“三品一标”企业实行信用评价,出台分类监管实施办法,评出农产品生产信用单位76家,在杭州农业信息网公示,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曝光和处罚。
    宁波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无公害农产品等产品监督抽检工作的通知》,统筹安排全年的抽检任务。联合农业行政执法、工商等部门查处了假冒绿色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公信力。
    温州市结合每周一次的社区农博会,通过现场放置易拉宝、宣传折页等形式开展“三品一标”的宣传和产品推介工作,不断提升“三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湖州市市委市政府将“三品”生产基地面积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明确将该项工作作为保安全、惠民生、强品牌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切实做好到期产品的复查换证和续展工作,推进“三品一标”产业健康发展。
    嘉兴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三品一标”新获证主体给予3-10万元补助。坚持产地环境监控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相结合,规范投入品使用与开展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包装标识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与强化获证单位质量安全意识相结合,切实加强证后监管。
    绍兴市探索建立“三品”主体质量追溯系统,通过张贴二维码到产品包装上随市销售,实现追溯信息有效传递,推动农产品标识化、品牌化销售。在无公害生产基地统一制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牌,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品牌公信力。
    金华市开展“三品一标”知识百场电影进社区、进乡镇、进农村、进基地、进学校巡回宣传活动,累计放映1000余场;开展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放心农产品体验日活动,提高“三品一标”品牌知名度。积极争取金华两头乌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强化地理标志使用和管理。
    衢州市加大监管力度,联合市质监局、农业执法大队等单位开展“三品”市场检查,责令存在标志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的企业限期整改。全年,全市共抽检“三品”105批次,合格率达100%。
    丽水市将“三品”作为生态市(县)、质量强县强乡镇建设重要内容,并通过设立“市长质量奖”等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三品”认证、品牌创建的积极性。
    台州市指导仙居县完成6万亩水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验收和创建13万亩杨梅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开展“两区”内整体认定,“两区”认定面积居全省首位。
    舟山市围绕打造“北纬30度特色农产品”,广泛宣传“三品一标”品牌知识和政策措施,结合春耕备耕五送服务月、放心农资下乡、惠民增收等活动,开展“三品”进社区、进基地宣传,普及“三品一标”知识,提高品牌认知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