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河南省济源市“三品”工作成效显著 |
日期:2009-09-25
作者:
来源:
|
|
河南省济源市截止目前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9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9个、绿色食品7个,平均万亩耕地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0.8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0.14个,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数的5.7倍、9倍、1.1倍。通过认定的生产基地面积达20.542万亩,占该市耕地总面积的41.9%,高出全省15.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11.9个百分点。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简称“三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带动农民直接增收800余万元。主要包括三方面做法:
一是政府扶持,促进认证。济源市每年组织召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与各镇、街道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征订等签订具体目标任务,年底逐项进行考核,促进“三品”快速发展。济源市组织农业管理人员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宣传“三品”认证的重要意义,并指导每个镇办打造1—2个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规程、有记录、有检测、有台帐、有承诺、标志标识使用规范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提高“三品”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济源市农业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到有认证意向的协会、企业现场检查、指导完善、抽取样品、检验检测,并协助做好材料申报、奖补资金兑现等工作。此外,济源市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农业标准化奖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形成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24个镇(街道)、协会、企业检测室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为“三品”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是严格产地管理,树立“三品”信誉。济源市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基地的标准选择“适种区”。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报前,进行现场查看和专家评估,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检测不上报,对认定后的无公害生产基地采取“统一供应种苗、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从源头上保证了“三品”的质量安全。济源市统一印制《农产品生产记录本》,并免费发放到群众手中,要求种植户详细记录选种、施肥、浇水、用药等情况。在重点生产基地实行企业、农户双记录制度,对没有按照要求建立生产记录制度的企业进行警告,并责令整改。同时,济源市还对认定产地和“三品”获证产品实行“企业自检、入市必检和省市例行监测”相结合的模式,严格检测检查,维护“三品”获证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
三是加强证后服务,提高“三品”效益。济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深入基地,每年组织数十场次相关法律法规和生产技术的培训指导,并发放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政府牵头组织农产品经销企业与认证企业洽谈对接、签订购销合同,调动了企业(基地)参与认证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筛选出基础好、管理规范、信誉高的农户,颁发无公害农产品销售证,凭证到市场无公害农产品专区、专柜销售,提升了示范户的样板作用。济源市鼓励认证产品加贴、印刷标志上市,对市场上使用农产品认证标志的行为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的行为,维护了获证单位、标识使用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