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智”富巫山脆李 重庆“产业大脑”模式入选国家典型案例
日期:2025-09-23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国家数据局发布第三批“数据要素×”现代农业领域典型案例,全国8个案例上榜,重庆“产业大脑+未来果园”助力巫山脆李产业发展案例成功入选。这一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联合巫山县打造的数字化模式,已让30万亩脆李园实现“智慧生长”,带动6万户果农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较上年增加3亿元以上,为山地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破题:三大瓶颈催生数字变革
“巫山脆李作为覆盖重庆6个区县的公共区域品牌,核心产区巫山县种植面积达30万亩,综合产值21亿元,但曾长期面临技术推广难、产销协同难、精准管理难三大瓶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种植中,农户凭经验施肥打药,梅雨季节裂果率高达15%;经销商与种植户信息不对称,优质果难卖好价;政府部门缺乏实时数据支撑,产业监管效率不高。
2023年,重庆紧扣数字重庆“1361”总体建设布局,启动巫山脆李“产业大脑+未来果园”建设。该系统以“1+1+1+N”架构为核心——1个行业数据仓、1个知识能力中心、1个生产力创新中心和N个智能应用场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脆李产业全链条装上“智慧大脑”。
赋能:从数据采集到精准施策
在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的“未来果园”里,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高清摄像头捕捉果树生长动态,这些数据源源不断汇入产业大脑。系统已采集气候、土壤、树体等16大类、132个子类、300万条多模态数据,构建起物候期识别、均衡施肥、病虫害预警等5个子模型,形成农业生产技术垂直大模型。
“过去靠老把式,现在手机上看指导。”种植户王恩海展示着“李好生产”平台,屏幕上正推送膨果期管理要点。系统按物候期精准推送标准化技术,采用图文视频结合方式,让农户轻松掌握科学种植方法。这种“模块化”推广模式已覆盖98%农户,破解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增效:全链条激活产业价值
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让脆李产业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升级。在生产端,智能预警使裂果率控制在5%以内,商品果率提升15%;在销售端,“李好佳品”模块通过品质溯源为优质果打标,直供中高端市场,售价提高20%以上;在管理端,政府通过“李好决策”模块分析市场数据,指导采收节奏和销售布局。
截至目前,巫山脆李产业大脑已上线种植主体3882个、经销商181家、供应链企业15家,形成“生产有智慧、销售有平台、质量可追溯”的产业生态。2024年,仅巫山县脆李综合产值就达21亿元,亩产增收2000元,带动6万户果农分享数字红利。
示范:山地农业的数字化路径
“该模式实现了数据‘聚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的跃升。”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兼)李春奎表示,巫山脆李案例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数据-知识-模型-运用”的闭环体系,为西南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数字化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作为数字重庆在农业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其“产业大脑+未来果园”模式正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农业”深度融合的典范。
从长江边的山坡果园到国家典型案例榜单,巫山脆李的“数字蜕变”印证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强大动能。随着这一模式的推广,更多山地特色农产品正踏上“智慧增收”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数字动能”。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