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重庆:“巴渝良田”数字化应用全面推广 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

日期:2025-09-22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扫描这个二维码,田里的问题拍照上传,很快就有人来处理!”在重庆市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村委会公示栏前,村民范健手持手机演示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督新方式。这是重庆全面启动“巴渝良田”数字化应用推广的生动场景。作为数字重庆“1361”规划中“数字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应用正以数字化手段重塑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模式。

  一图统揽 破解农田管理难题

  走进“巴渝良田”驾驶舱,规划管控、农田建设、农田管护、农田利用、综合评价、整改整治等六大功能模块清晰呈现。该应用整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林业等多部门123个图层数据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市445万个耕地图斑的“农地一张图”,每个图斑的地类、质量、坡度等45项信息实现“一图统揽、一码查地”。

  “关键在于‘多跨协同’机制的建立。”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主任陈海华介绍,“巴渝良田”数字化应用纵向贯通市、县、乡三级,横向协同多部门实现“一键提交、并联审查”,使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合规性审查效率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30倍以上。智能质检模型已完成211.95万亩图斑审查,为精准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全程追溯 筑牢建设质量防线

  在合川区肖家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施工人员通过系统实时上传监理日志。项目台账完整记录着踏勘信息、公众意见、招投标资料、验收记录等全流程数据,支持施工前后三维对比分析。“每个项目都有了‘数字身份证’,资料查阅、进度追踪都在线上完成,我们可以轻装上阵抓建设。”重庆农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洋深有感触地说。

  这套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了项目从选址、设计、建设到验收、管护的全链条动态监管。通过遥感影像“天上看”、无人机巡查与移动端检查“地上查”、全流程数据“网上管”的立体模式,构建起覆盖建设全过程的监管网络,倒逼工程质量与工期双达标。

  群众参与 构建闭环治理体系

  “以前反映问题找不到门路,现在扫码就能直达管理部门。”范健的体验道出了系统的民生温度。在梁平区和林镇的项目现场,施工信息公示牌上的二维码成为群众监督的“直通车”。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创新建立“发现问题—核实登记—处置销号”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系统精准定位导航直达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可直接下发整改通知。”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科工作人员高保林介绍,这种“群众点单、部门接单”的模式,让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问题整改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该应用已在多个区县实现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全覆盖。

  数字动能 助力粮食安全保障

  据了解,重庆正重点推进2024—2025年度项目线上监管、工程设施矢量数据上图及无人机监管功能拓展等工作。通过工程设施“点状、线状、面状”矢量化上图,逐步构建工程设施数据库,实现项目数据“云显示”、检查情况“云调度”、排查整治“云记录”。

  “我们紧扣‘管住未来’目标,推动实现‘一张图’规划、建设质量、管护利用、服务保障等整体跃升。”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处处长张新表示,力争将“巴渝良田”打造成为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农田建设标志性成果,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从田埂间的二维码到驾驶舱的数字地图,重庆正以“巴渝良田”数字化应用为支点,撬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现代化转型,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