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

关于协助提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展播文稿的通知

日期:2025-04-29 作者: 来源:优质农产品发展处


农质安()[2025]88

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指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的“扩大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规模”要求,巩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成果,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发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简称“部农安中心”)拟继续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号上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系列展播和“云端寻味”栏目个性化展示。现请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简称“省级工作机构”)协助做好相关文稿的提交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文稿提交方式 

  本次文稿采用线上填报、审核的方式提交。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持有人登录部农安中心官网,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管理信息系统(http://www.aqsc.agri.cn/mtyx)名特优新产品展播(原消费指南)栏目填报,按提示要求规范填写提交到地(市)级工作机构,地(市)级工作机构重点对产品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后提交到省级工作机构,省级工作机构重点对产品各部分内容的词语描述和用语规范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后提交到部农安中心。 

  二、文稿编撰要求 

  (一)产品范围 

  各省(区、市)2024年正式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 

  (二)产品数量 

  由于产品数量较多,请各省级工作机构严格审核把关,根据文稿择优推荐。部农安中心将择优展播。 

  (三)编撰文字内容与要求 

  文稿内容可在产品申报材料基础上补充、完善、提升,相关内容力求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信息客观、真实、准确,注意语言规范,表达顺畅,逻辑清晰,忌口语化,避免出现错别字。需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组织编写和提交: 

  1.主要产地 

  按照省、地(市)、县、乡、村行政区域级别顺序描述,各级行政区域名称要填写完整。如果所含村名太多,只描述至乡镇一级。 

  2.品质特征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产品外在特征。仅描述通过人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能够感知、感受到产品优质的色、香、味、形等特征品质及风味特征。不需要描述无异味、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等产品合格性指标。原申报材料中描述不够准确的,应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产品独特营养品质特性。要将原申报材料的表格形式内容转化为文字描述,提供35个特征指标(含指标值)。所描述的产品独特营养品质特性,应在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报告中有检测数据作为验证。不得单纯用鉴定报告中的综合评价意见代替。描述产品独特营养品质特性和产品功效应实事求是,不可过度夸张。 

  3.产地环境优势 

  主要描述对产品品质有影响的产地环境因素(如海拔、经纬度、水质、土壤、气温等)。申报产品为产地初加工产品的,应在此栏目内描述原料来源及产品加工工艺、方法等,对产品品质特征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如经济、交通、区域种养殖规模等)不需要描述。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4.收获(出栏、捕捞等)时间 

  主要描述产品成熟(采收、出栏、捕捞等)的时间(月份)和最佳品质期。 

  5.推荐贮藏保鲜和食用方法 

  推荐家庭日常贮藏保鲜效果最佳的温度、湿度等方法的措施。食用方法是生食或熟食,如煎、炒、烹、炸、凉拌、直接食用等。可推荐1-2种最佳食用方法,并选配1-2幅成品原创图片。 

  6.其他信息 

  消费者可以购买到该产品的方式。提供联系人、相关网址、联系电话。申报产品所在地与产品相关的文化故事,产品口碑等信息。 

  (四)产品图片与要求 

  每个产品原则上提供35张既有反映产品外在品质特征又有反映产品内部结构以及产地环境、产品特写的代表性原创数码图片。初加工产品除需提供加工场景图片外,还必须提供加工成品图片。图片要求画面清晰,构图完整美观,图片重点展示产品形态,而非包装物。产品图片应与申报产品种类一致,勿上传其他相似种类图片。图片可以采用申报时提供的图片,也可以重新提供更合适的图片。上传图片需为图中展示内容填写标题名称。 

  三、提交注意事项 

  (一)请各省级工作机构及时组织做好统筹协调和审核把关工作,确保文稿材料于2025531日前通过申报系统网上提交至部农安中心。优秀文稿将择优选录,并在部农安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上系列展播和“云端寻味”栏目展示。 

  (二)在公众号展播过程中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与部农安中心优质农产品发展处联系。 

  (三)投稿人对文稿提供的信息和素材图片需享有全部版权或转授权。在系统内申报并提交相关材料,即视为投稿人已明确授权予部农安中心,允许其对所提交的内容进行发布及转载处理。 

  联系人:王海洋、秦梓轩;联系电话:010-591985698521;邮箱:caqsmtyx@163.com;传真:010-59198521;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223号;邮编:100020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202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