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课堂 | 水果个头大,是因为用了膨大剂?
日期:2018-01-12 作者: 来源:农安天地
引导关注
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
有的葡萄、杨梅、猕猴桃、西瓜等,
个头挺大的。
于是,有的消费者便认为,
这些个头大的果实,
都是膨大剂催生出来的,
并质疑其安全性。
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膨大剂是什么?
被人们俗称为“膨大剂”的物质,其实是能促进植物果实细胞分裂与伸长,使果实增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产中常用的膨大剂如氯吡脲,能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及器官形成,从而增加果实重量,常用于西瓜、猕猴桃、葡萄等水果生产。
在猕猴桃谢花后20-25天左右,用适宜浓度的氯吡脲可溶性液剂浸渍幼果一次,即可使猕猴桃果实膨大增产;
在西瓜开花当天或开花后1-2天,用适宜浓度的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均匀喷雾瓜胎,即可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在葡萄谢花后10-15天,用适宜浓度的氯吡脲可溶性液剂浸幼果果穗一次,即可使葡萄膨大增产。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蔬的确有增大增重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却是有限的。经在黄瓜、番茄、葡萄、杨梅等作物上试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瓜果上使用后,单瓜平均增加果重30%左右——
什么原因导致水果越来越大?
其实,水果果实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品种本身的遗传属性
和品种间的差异
因为消费者购买水果时倾向于挑选个头大的果子,为适应市场需求,果农也倾向于种植果个大、收益好的品种,从而引导着育种向着果大高产的方向倾斜。
这就是市场的导向作用啊!
“兵乓球葡萄”实际上是藤稔葡萄,单颗大于乒乓球是其正常表型;
“超大杨梅”实际上是东魁杨梅新品种,最大果重可达50克,比荸荠种杨梅(平均重9.5克)要重3-5倍;
大个果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的平均果重达80-120克,而秦美、米良1号等品种的平均果重基本在100克以下;
小果型西瓜如早春红玉一般重2千克左右,中果型西瓜麒麟瓜一般就重5千克左右了。
因此可以说,市场上大个水果主要还是与品种特性、栽培措施(如疏花疏果)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因素而已。
施用过膨大剂的水果安全吗?
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可使果实膨大且对果实质量安全无不良影响。
施用过氯吡脲30天后的猕猴桃,果实残留量不超过0.037毫克/千克(小于我国制定的氯吡脲在猕猴桃上的限量标准0.05毫克/千克);
西瓜在成熟期采收无残留检出;
葡萄成熟期的残留不超过0.005毫克/千克(小于我国制定的氯吡脲在葡萄上的限量标准0.05毫克/千克);
上市杨梅中无氯吡脲残留检出。
2015-2016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对水果中的氯吡脲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氯吡脲慢性、急性膳食暴露量分别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014%和0.012%以下,是安全的。
所以说,
施用过膨大剂的水果
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如果你喜欢大个头水果,
就请放心购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