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地方快讯

政产学研“闭门”聚智 共绘重庆食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日期:2025-10-16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金秋十月,山城重庆硕果满枝、丰景正好。10月15日下午,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领军人物闭门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场聚焦产业“高端化突破、智能化转型、国际化布局”的“闭门之约”,汇聚国家部委领导、地方政府负责人、院士专家,以及京东、美团、双汇、中粮、通用磨坊等国内外领军企业代表,还有加拿大肉类促进办公室及加拿大猪肉协会相关负责人参会,以“圆桌围坐”的深度交流,打通政策、产业、区域、国际合作壁垒,为重庆食农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此次闭门会以“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全球视野、数字变革”为核心议题,既有连续三年赴约、见证重庆食农产业成长的“老朋友”,也有被产业生态吸引而来的“新面孔”,国际嘉宾的参与更让交流兼具本土深度与全球广度。现场,政、产、学、研、资、国际机构等关键力量齐聚,政策端解读导向、产业端分享实践、区域端对接需求、国际端探寻合作,思想碰撞间,重庆食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

  “要打好产业生态化、产品品牌化、流通体系化、产销融合化‘四张牌’!”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的发言,精准点出重庆食农产业升级的核心抓手。她提出,重庆青山秀水间孕育的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特色产品,需系统性讲好生态、文化、科技故事,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动,让“重庆味道”更有竞争力、更有温度。

  科技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这一观点得到现场专家企业的普遍认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王强直言,重庆食农产业需从“传统加工”向“未来制造”跨越,大力推动超高压、3D打印、柔性制造等非热加工技术落地,既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风味,也能实现定制化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而在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领域,农业农村部原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则建议,重庆应强化物联网、AI等技术在生猪、肉牛养殖中的应用,借鉴乳制品“两分钟一键追溯”经验,构建从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平台。

  国际合作维度,加拿大肉类促进办公室及加拿大猪肉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怀特,也带来了中加食农领域合作的思考与期待。他提到,自己五年内第四次到访重庆,但加拿大整体对重庆的认知仍有提升空间,希望能让更多加拿大企业了解重庆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同时透露,加拿大农业部部长月底将访华、外交部部长本周五也将应约访华,期待借此契机,推动加拿大农业部与重庆深化交流,依托刚在北京设立的“加拿大肉类促进办公室”,联合中加两国政府机构,进一步拓展加拿大肉类在重庆及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助力重庆食农产业国际化布局。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现场不少国内外企业代表带来了落地重庆、深耕重庆的实践与规划。美国通用磨坊中国区总裁苏强首次参会便表达了合作意愿,提及旗下哈根达斯、湾仔码头等品牌,他表示将深耕重庆市场,开发低糖、高蛋白的本地化口味产品;双汇集团代表则分享了“科技化、数字化、协同化”三维发展经验,建议重庆聚焦火锅、小面等特色食材,打造AI定制化产品,让“重庆味”走向全国;浙江青莲食品更是已落地项目,计划在重庆构建百万头无抗猪全产业链,打造全国无抗健康食品中心总部。

  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品牌,“一只酸奶牛”的发展故事格外接地气。其执行董事长李毅辉介绍,起源于重庆的“一只酸奶牛”已在西南布局近千家门店,今年单店营业额增长超20%,未来将通过产品创新拓展至3000家门店,力争2030年香港上市,让“重庆网红”成长为“中国品牌”。

  重庆的区位优势,也成为推动产业国际化、区域协同化的重要依托。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蓝军提到,重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两年间食农产业规上企业总产值增长2.9%,未来需充分发挥100亿农食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整合区县同质化产业,扩大外向型经济规模。新疆、宁夏等兄弟省份代表也现场抛来“橄榄枝”,新疆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徐涛表示,新疆的牛羊肉、辣椒、番茄等食材与重庆火锅产业契合度极高,期待深化“渝新合作”,让天山食材融入巴渝味道;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负责人则透露,正与重庆火锅协会合作,开发适配火锅消费的葡萄酒产品,拓展餐饮消费新路径。

  3个多小时的闭门会,没有空话套话,只有精准的问题剖析、务实的路径建议、真诚的合作意愿,更有国际合作的新期待。这场“关起门来”的深度交流,不仅厘清了重庆食农产业的发展方向,更搭建起资源对接、内外联动、合作共赢的平台。

  “1月—8月规上工业总产值1031.1亿元,同比增长6.2%;培育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产值过亿企业538家……”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姜国杰在总结讲话中,用一组数据展现重庆食农产业的亮眼成绩,同时也直面产业体量、龙头带动、链条延伸等短板。他明确,下一步重庆将围绕“集群发展、创新赋能、品牌打造、优化生态”四大方向发力,加快建设食农产业大脑,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深化“巴渝名优土特产”品牌培育,用好100亿产业母基金,让更多优质“渝货”出圈,让食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